相信喜歡紫陽花的人應該聽過以花卉繽紛聞名,被稱為紫陽花寺的「岩船寺」。這座寺剛好是位於当尾石佛小徑的起點,到達這座寺的交通路徑不難,從京都車站搭JR奈良線往奈良方向到木津車站轉搭JR關西本線往伊賀上野方向到下一站加茂車站下車後搭木津川市循環巴士就能抵達岩船寺巴士站。
下車之後往岩船寺走的路上,兩側有無人看店的小亭子販賣著在地特產。通通一百元!超乎想像的便宜,讓都市人每樣都想買回家,挑好想買的之後只要把錢算好投入收錢小盒子就行了。鑒於今天是來爬山的只能挑稀少又高貴的辣椒一包跟綠色茄子。
往前走幾步出現了有店員看店的小舖,原來是店裡還賣一些能填飽肚子的麻糬或是醃製品,種類繁多,登山前忘記準備吃的或喝的能在這兒做最後補貨。
多功能的觀光諮詢處也能寄信,不過週末休息。引人注意的是旁邊有一個鎌倉時代和尚洗澡的石浴缸,冰冷的水淋在身上的日常,在夏天是享受在冬天是修練;但我好奇的是在外面洗澡嗎?
爬上階梯付了參拜費用四百元,踏進大紅門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三寶塔及樸素的岩船寺本殿,本殿前的花手水有著讓人想多看兩眼的清秀。本殿內氣氛莊嚴,恭奉著歷史悠久的佛像並展示國家重要文物。
這是我第一次在日本看見寶塔開門讓人參觀,沒想到內部的神像彩繪得如此絢麗奪目,這和正殿黃金裝飾及木頭原色的莊重感截然不同。參觀完寶塔後,我們出發前往石壁佛像的小徑。
這個地區叫『当尾』是源於地近奈良,從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到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僧侶為了避開塵囂紛紛來此地修行,在這裡建造了眾多佛塔。佛塔的塔頂相連成了壯觀景象『塔の尾根(とうのおね)』(塔的瘠樑),後來轉變為『当尾(とうの)』這樣的稱呼。
三體地藏磨崖佛:佛像高90公分,建造於鎌倉時代。
彌勒佛線雕摩崖佛:建造於1274年,伊末行的作品。位於古時候大馬路跟小路徑的交會點上,被認為是保佑旅人行腳健康的神明。
伊末行是為了重建東大寺而來到日本的中國宋代石匠。
十一點半左右我們在山路小徑吃飯糰、麵包、巧克力。十月中旬的雨後山林,滿是翠綠。
一願不動(不動明立像像):童顏大眼的佛像高121公分,建造於1287年。能保佑一心祈求一個願望的實現。
笑佛(岩船阿彌陀三尊磨崖佛):坐在蓮花上面向夕陽微笑合掌的阿彌陀佛,建造於1299年。中尊像高79公分,伊末行的作品;当尾最具代表性的石佛之一。
唐臼的圓形凹 洞:十六世紀前半從中國傳來的稻米脫殼道具被稱為唐臼,在十八世紀普及於日本各地。
想了解「唐臼」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這個youtube的動畫說明:民具をつかってみよう~唐臼・板箕・唐箕~/東広島市公式チャンネル
未知的神祕廟宇前,我們一行人討論著成為恐怖片攝影地的可能性。
愛宕燈籠:由瘦長型原石雕刻而成的燈籠,高度約170公分,建造於江戶時代。愛宕神是火神,掌管防火之神;愛宕燈籠則是為火神照明的燈籠。據說在当尾,過年時人們有從這裡取火回家煮年糕的習俗。
灌木林中的三尊磨崖佛:由右至左的佛像高為111公分、153公分、91公分,由橘派石匠橘安繩建造於1262年,是当尾地區最古老的石佛。正面為地藏和十一面觀音,側面為阿彌陀佛;配置方式相當罕見。
京都府最南端與奈良縣交界的這一帶,在平安時代(西元794—1185年)被稱為小田原別所,是南都(奈良)佛教聖地。根據『淨瑠璃寺流記』的記載,本寺是在1047年由曾侶義明建造祀奉藥師如來佛的小廟;其後以藥師如來的極樂世界『淨瑠璃世界』取名為淨瑠璃寺。1150年興福寺的曾侶惠信以院內池塘為中心,西岸建造祀奉九體阿彌陀佛之面向東方的本寺;東岸建造面向西方的三寶塔,塔內祀奉藥師如來座像。
意表極樂世界的庭園景觀。
真不巧,淨瑠璃寺三寶塔內的藥師佛正出差到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
在淨琉璃寺前的公車站牌附近,導覽版寫著建議的參訪路徑是:從岩船寺出發順路往下緣遇森林石佛最後抵達淨琉璃寺。回程我們發現搭車回奈良車站能順便逛個街,於是改搭奈良交通巴士回奈良車站。
參訪注意事項:
雖然這個地帶是在地日本人都知道的觀光步道,不過因為沿途有人煙不多的小徑,有些小徑不適合雙人並行。所以除非是熟悉當地山路的人,不適合初次拜訪就隻身前往。
另外,雖然導覽說明走山路的時間約四十到五十分鐘,不過加上沿路買東西、參觀寺廟、欣賞石佛的時間至少要花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建議想參訪石佛小徑的朋友要在中午以前到達岩船寺,並且要準備好簡單的登山用品,如:防曬防蚊用品、帽子、長袖衣褲跟飲用水、小點心⋯⋯等等的物品。
最後,感謝無私分享並規劃帶我們走這一趟密境之旅的大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