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6日大德寺的方丈重修工程開放免費參觀,我想像寺廟解體重修跟孩子玩樂高的原理很相像;加上這兩週孩子經常要我協助他們完成表演道具或是藝術作品,我腦海浮出了個主意──拉小孩看寺廟重修,激發他們獨自完成作品的潛力。

大德寺庭園最初由大燈國師建於鎌倉時代,現在的方丈建築則是建於1635年大燈國師逝世的300年忌。

來到大德寺方丈前,引導人員拿著牌子跟我們說,要排隊一個小時才能進入。我們猶豫了一下走到園內的其他開放庭院前想進去參觀,沒想到其他的開放庭院都要400到800元日幣的參觀費。不理解維護古蹟很花錢的小孩很不高興的說:「小氣看一下就要錢。」走回大德寺方丈前,排隊時間只剩30分鐘,我馬上決定排隊。攏長隊伍的左邊放了好幾堆拆解下來的屋瓦,右邊則是修復工藝的體驗棚。排隊時發現除了大人以外,也有其他家庭帶著小孩或抱著哭泣的嬰兒來參觀。

方丈是什麼?

原本是指邊長三公尺的方形建築,後來發展為長方形的建築。建築形式跟一般住家接近,作為住持的起居辦公場所。一般內部設計南側三個房間,北側三個房間的格局;每個房間都擁有各自的機能。一般設置的機能是放置牌位神像的「佛堂」,讀經修行的「室中」,靠近玄關的房間設計為接待室「禮間」。「禮間」和「室中」之後設置「檀那間」作為接待贊助者的貴賓室。「檀那間」北側的衣缽間是舉辦師傅遞交許可證儀式的地方。有時會設置「書院」作為住持的書房或辦公室,有時也會設置「庫裏」作為廚房餐廳使用。(資料來源:京都觀光Navi[京都市公式])

這次參觀的大德寺方丈南北側各有四個房間,共有八個房間。「方丈」裡多設計了「雲門庵」來祭祀大德寺的創建者大燈國師,傳說是遵從其死後不再建立祭祀寺院的遺願而設置在方丈裡面。

走向工地二樓的樓梯,兩個人能通行。

進到修復現場後我跟小孩都很震驚,我們走進的是包覆「方丈」的木造大遮雨棚,只有鐵線和部分器具是鐵製品。跟一般鐵條搭建大遮雨棚的主流工程不同,京都採用傳統的圓木條搭建,倒三角支架結構像極了現代建築的天花板造型;巨大木造遮雨棚本身就像個藝術建築。

我們站在大遮雨篷的二樓觀看「方丈」屋頂及橫樑等建築結構。

一進門右轉走到二樓可以看見展示的橫樑跟被解體一半以上的屋頂。這間「方丈」建於1635年,上一次重修是90年前(昭和7年)。京都府設有文化則保護課,執行寺廟設計、監理的公務員是擁有木工建築技術的專業人員(公務員大工)。京都寺廟眾多,靠著每年各寺廟重修的機會,一點一滴的把傳統的建築技術保存下來。想著90年前重修「方丈」的人不可能指導這次重修,但現在的重修組員卻能承傳90年前的重修技術以傳統的方法執行重修,實著令人萬般佩服。

大遮雨棚的結構中有建築木工能行走的斜坡,屋頂的邊緣還留著昭和七年以前的檜木皮屋頂結構。

木造建築的屋頂層層結構甚是複雜,大工們能將筆直的木頭組合出優美的弧線,也能組合出方正的天井。

大德寺橫樑長達三十公尺,原木在乾燥之後最容易從年輪的中心部位發生龜裂;因此橫樑取用避開了原木的年輪中心部位。


左方是屋脊裝飾示意圖。右上照片是「大棟」也就是「屋脊」兩側的山型瓦,右下照片「隅棟」即是「垂脊」的山型瓦。

左上照片:四百年前建築大工不小心留下的建築小工具。其餘三張照片上的屋瓦記錄著屋瓦的放置位置及時間、製作及建造人的姓名。

一見樸實無華的「方丈」,其橫樑卻是用四百年以上樹齡的檜木來建造,令人感受到京都人要求完美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在建築外觀看不見的角落卻隱藏著四百年前建築大工不小心留下的建築小工具,或是在重修時塗鴉在屋瓦、木板上的姓名、遊戲文章,顯示了入住重修寺廟大工們處事的人情味、令人完爾的一面。木造建築的結構完全不用任何鐵釘,用組合的方式來為維持建築常年佇立不倒;在利用檜木皮製作屋頂的年代,他們利用木釘把層層的檜木皮釘在屋頂外部防風擋雨。

只有「雲門庵」的屋仍然採用檜木皮建造。

修補上的木材有清楚的年代記録。

日本的獨棟住宅建築一直以木造为主,木造技術一方面受到了保存,一方面结合其他建材精進發展,耐震度高、抗腐蝕力强都是基本建造技術;但是棌用傳統建材的木造屋,木材、樹皮等建材必须定期更換,防蛀虫工程也比使用現代技術建屋更需頻繁實施。


走到一樓,榻榻米和木質地板都已經拆解完畢,格子狀交錯的木條下方就是泥土。在一樓可以看見室内建材的修復方式,從修復方式我們可以自然的體會出盡量保留原有可用建材,只修補上損壞部位的修復理念。在這樣的理念之下,新加上的建材必須在色澤樣式上處理得跟原來的老建材一樣。

所有被分解下來的木頭都標示著原本所在的位置。

損壞木材的修復理念是儘量保留能用的部分,将修補上的木材染成跟老木材一樣的顏色。

建造木造房時所使用的工具。

這張塌塌米使用了四百年,一直被使用到現在;被認為是日本最古老的塌塌米。塌塌米上記載的内非常仔细,包括位於雲門庵前室、放置的位置、放置年月日、大工或製作工廠的名字 。


走出方丈重修大棚,方丈重修相關的建築技術解説牌及工藝品制作體驗、木工工作體驗吸引了衆人的目光。一般要到京都各個店家或公司才能知道的工兿,能在此一並體驗與學習。

 

翠簾:平安時代天皇或貴族在寢殿中用於隔間或當作圍屏使用的竹簾,在神社或佛堂使用時稱為「結界」用於區隔神聖領域與凡人世界的竹簾。到了室町時代,開始普及到一般人的生活中。現代常用於室內裝飾,但也發展出用於室外的遮陽省電竹簾;一方面通風性良好,一方面能遮掩來自室外他人的視線。在日本一般的家庭五金用品店或家具店也能看見這樣的遮陽竹簾。

色彩調查及復原後情況。

在朱漆(丹塗り)過程中,首先用刮刀等工具小心刮掉舊漆,然後刷去污垢和灰塵。接下來,塗上一種將明礬溶解在膠水中製成的液體。之后,將砥粉、木屑及和漆苧麻填充到受損區塊或蟲蛀出来的洞中,重新製出均勻的木基。最後,塗上溶解在膠液中的鉛丹粉。

檜木皮屋頂板的材料取得到完成屋頂鋪裝的過程。

體驗用木釘把木片釘到屋頂                          屋頂模型

體驗屋瓦的製作

檜木削下來的木屑,有著天然的檜木香,能自由帶回家當室內芳香劑。

左邉是大德寺著名的黑納豆,中間及右邉是兒子完成的家徽屋瓦。原本只有天皇及武家才能使用16片花瓣的菊花家徽,現在一般人也能使用。右邉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家徽,是自古朝臣、武士及神社常使用的圖案。

大德寺最有名的納豆。雖然名為納豆但是從外表完全看不出豆子的形狀,是經過醃製並長期曝嗮的大豆,味道像台灣的豆鼓;但非常的鹹。想知道如何做出這種納豆,怎麼吃這種納豆,請參考我的「怎麼吃大德寺納豆」篇。


大德寺的所在住址:京都市北区紫野大徳寺町53。

交通方式:從京都車站前往大德寺最方便的方法是坐地下鐵烏丸線北大路站205號公車大德寺前站下車。

想參加京都府文化財建造物現場公開,可以直接查詢下列這個網址:

京都府文化財建造物修理現場公開 | 京都府教育委員会 文化財保護課 (kyoto-be.ne.jp)

一般來說需要申請報名的參觀活動在九月中結束申請,從十月初開始導覽;以2023年為例,京都府舉辦了三個古蹟修復現場的團體導覽。

10月11日(水):地主神社本殿・拝殿【京都市東山区】
10月13日(金):石清水八幡宮摂社狩尾社本殿【八幡市】
10月18日(水):大徳寺方丈【京都市北区】

如果只是想像我們一樣參加不用報名的開放參觀,只要在十月份注意這個網站或是京都府的在地旅遊消息,就能找到每年十一月份古蹟修復現場開放參觀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