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6日大德寺的方丈重修工程開放免費參觀,我想像寺廟解體重修跟孩子玩樂高的原理很相像;加上這兩週孩子經常要我協助他們完成表演道具或是藝術作品,我腦海浮出了個主意──拉小孩看寺廟重修,激發他們獨自完成作品的潛力。
來到大德寺方丈前,引導人員拿著牌子跟我們說,要排隊一個小時才能進入。我們猶豫了一下走到園內的其他開放庭院前想進去參觀,沒想到其他的開放庭院都要400到800元日幣的參觀費。不理解維護古蹟很花錢的小孩很不高興的說:「小氣看一下就要錢。」走回大德寺方丈前,排隊時間只剩30分鐘,我馬上決定排隊。攏長隊伍的左邊放了好幾堆拆解下來的屋瓦,右邊則是修復工藝的體驗棚。排隊時發現除了大人以外,也有其他家庭帶著小孩或抱著哭泣的嬰兒來參觀。
方丈是什麼?
原本是指邊長三公尺的方形建築,後來發展為長方形的建築。建築形式跟一般住家接近,作為住持的起居辦公場所。一般內部設計南側三個房間,北側三個房間的格局;每個房間都擁有各自的機能。一般設置的機能是放置牌位神像的「佛堂」,讀經修行的「室中」,靠近玄關的房間設計為接待室「禮間」。「禮間」和「室中」之後設置「檀那間」作為接待贊助者的貴賓室。「檀那間」北側的衣缽間是舉辦師傅遞交許可證儀式的地方。有時會設置「書院」作為住持的書房或辦公室,有時也會設置「庫裏」作為廚房餐廳使用。(資料來源:京都觀光Navi[京都市公式])
這次參觀的大德寺方丈南北側各有四個房間,共有八個房間。「方丈」裡多設計了「雲門庵」來祭祀大德寺的創建者大燈國師,傳說是遵從其死後不再建立祭祀寺院的遺願而設置在方丈裡面。
進到修復現場後我跟小孩都很震驚,我們走進的是包覆「方丈」的木造大遮雨棚,只有鐵線和部分器具是鐵製品。跟一般鐵條搭建大遮雨棚的主流工程不同,京都採用傳統的圓木條搭建,倒三角支架結構像極了現代建築的天花板造型;巨大木造遮雨棚本身就像個藝術建築。
一見樸實無華的「方丈」,其橫樑卻是用四百年以上樹齡的檜木來建造,令人感受到京都人要求完美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在建築外觀看不見的角落卻隱藏著四百年前建築大工不小心留下的建築小工具,或是在重修時塗鴉在屋瓦、木板上的姓名、遊戲文章,顯示了入住重修寺廟大工們處事的人情味、令人完爾的一面。木造建築的結構完全不用任何鐵釘,用組合的方式來為維持建築常年佇立不倒;在利用檜木皮製作屋頂的年代,他們利用木釘把層層的檜木皮釘在屋頂外部防風擋雨。
日本的獨棟住宅建築一直以木造为主,木造技術一方面受到了保存,一方面结合其他建材精進發展,耐震度高、抗腐蝕力强都是基本建造技術;但是棌用傳統建材的木造屋,木材、樹皮等建材必须定期更換,防蛀虫工程也比使用現代技術建屋更需頻繁實施。
走到一樓,榻榻米和木質地板都已經拆解完畢,格子狀交錯的木條下方就是泥土。在一樓可以看見室内建材的修復方式,從修復方式我們可以自然的體會出盡量保留原有可用建材,只修補上損壞部位的修復理念。在這樣的理念之下,新加上的建材必須在色澤、樣式上處理得跟原來的老建材一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