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學習穿和服的經驗分享

自從搬到京都居住之後,我感受到了不同於其他都市的氣氛,那就是到處看得到穿和服的人。或許有人認為穿和服的人都出現在東山區、河原町⋯⋯等滿街林立和服出租店的觀光地區。事實不然,在某些重要場合,京都人比其他地域的人更喜歡穿和服,又因為學習茶道及插花也經常需要穿和服;使得藝術教育盛行的京都,古老建築多,穿和服的居民也多。 第一次感受到穿和服對京都人來說是正式場合的禮服是在參加兒子的小學畢業典禮時,兒子的男同學都穿西裝但女同學九成以上都是穿振袖和服加上袴(褲子);小六的女學生在畢業典禮當天個個像個東方洋娃娃,甚是優美好看。到了小孩的國中入學典禮時,學生都穿制服;相反的有幾位女性家長穿和服,從和服的設計跟質地,一看就知道是價值不斐的和服。我如何看出和服的價值?因為對什麼事都好奇的我衝動的踏進了和服穿著教室,一窺和服的世界及和服的學問。 怎麼找和服穿著教室? 對於初次選擇和服穿著教室的人來說,一堂課要花多少錢?缺課時能補課嗎?上課時間能配合自己的生活作息嗎?上課要自備和服嗎?這些項目都是考量的重點。除了體驗課可免費以外,有些和服穿著教室的基礎班全課程免費;只不過網路上盛傳免費的和服教室是以和服販賣為目的,因此上課之後會被強迫購買和服,而價位不是幾萬塊日幣起跳的。 和服穿著教室的基礎班一般會開八節課,依據授課內容不同,一堂課收費標準從零元到數千元不等。如果進入中級班,一堂課是千元起跳。 最初我的選擇徘徊在住家附近一堂課1000日元的和服穿著教室跟市區大樓全國連鎖型教室之間,但最後我被一堂課500日元且最初能得到和服內襯衣上、下兩件、襪子一雙等小禮物所吸引,去體驗了免費和服穿著課。『一瑠』在網路上體驗分享文中口碑佳,不用入會費、上課價位內及容公開透明,缺課能補課,上課能借和服學習也是我選擇的原因。 報名參加免費和服穿著體驗課 參加這家全國連鎖型和服教室,能在網路上報名或是直接打電話到開課教室預約。這個公司把全國各教室能上體驗課的時間都放在網頁上,夜間也開課;查好上課時間之後,我直接打電話到烏丸御池的教室預約體驗課。 接電話的老師親切地告知我當天應攜帶的物品:體驗完若要申請正式上課的繳交費用4400日元、相關證件,最好穿上衣能露出頸部的服飾;因為當天要在上面直接穿上和服。 和服體驗課當天 [...]

By |2024-07-06T10:14:37+08:002024 年 7 月 6 日|學習|0 條評論

中文課的端午節活動~香包製作

這週我在九十分鐘的中文課程中插入端午節活動。我用縫紉機做了二十八個香包袋,準備了四種中藥香料;分別是薄荷葉、丁香、肉桂、茴香。製作的方法是先裝一半的棉花到香包袋後裝入自己喜歡的中藥香料適量,接著裝滿棉花直到稍有硬度;最後縫合香包袋。       我選擇日本吉祥物貓咪圖案來試做香包,形狀像粽子、體積比掌心小一點,       掛線的部分設計成能掛進手腕的長度。 我計畫讓學生們利用20分鐘的上課時間來完成香包製作的活動。在家裏讓小六生實驗製作時,二十分鍾能完成香包製作。但是在學校14個學生花了大概三十分鐘完成。 回想第一堂課香包製作時間比較長的原因是,說明端午節文化的文章跟製作方法需十到十五分鍾,我發現大家在用腦上課五十分鐘後已經沒力氣聽有點難度的中文文章說明。 大家拿到材料之後,花比較多的時間來確認到底棉花該裝多少。而選擇香料時,第一次接觸中藥香料的學生也煩惱了很久。最後我們花了幾分鍾團體拍紀念照。 有了第一堂課的經驗,第二堂課我以影片介紹端午節的由來跟香包製作的方法。用影片說明來降低學習難度,把重心放在文化體驗上。這堂課有幾位學生參加過第一堂課的香包製作,她們還是很期待能做第二個香包。這次學生在二十分鐘左右完成香包製作,還有時間一起拍下自己喜歡的照片。 我接的這兩班級正面臨HSK4級跟就業面試的強大壓力,對我來說上課進度也是有壓力的。不過,每學期插入一個短短40分鐘的文化活動是我想努力的目標。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學語言能開展人的眼界並增添生活趣味。 說到趣味,兒子在看完學生使用的四種中藥香料之後說:「媽媽,你準備的我不太喜歡。」他走到冰箱拿出冷凍中藥包。他說:「我比較喜歡魯牛肉的中藥包,聞了這個味道會讓我胃口大開;我能直接放這個到香包袋裡嗎?」我說:「你好聰明,本來香包裡就能放很多種中藥來調養身體,只是媽媽買不到這麼多種香料。」(用誇獎培養創造力跟想像力) ,不知道端午節活動學生收穫多少,我倒是收穫良多。 [...]

By |2023-09-18T14:57:36+08:002023 年 8 月 30 日|學習|0 條評論

我家的暑假自由研究之路(一)

日本小學何時出現自由研究的教育理念? 自由研究開始於1947年,當時被視為一門學科加入了小學的學習指導要領。目的是希望能打破各學科教學的框架,讓各別差異的興趣能獲得發展。 不過這門學科只維持實施4年,隨著經濟高度發展;系統性的知識、技術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軸。進入好學校才能進入好公司的思維瀰漫社會,自由研究的教育理念隨之變得薄弱。這門消失了的學科,在老師們認為有存在必要的意見下,以暑假“自由研究”的作業形態復活,試圖引導學生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參考資料來源:NHKチコちゃん) 母兼師職主導研究方向期(小一~小四) 當家中老大上了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可能因為身心成熟度不足、學校的作業量太大等原因;到開學前幾天都還在努力寫暑假作業。其中最花費時間跟精神的就是提出幾項作品來參加縣內或各單位舉辦的作品徵選比賽。比如:神社的寫生大會作品、報社的剪報作品比賽、採訪報導作品比賽、科學研究比賽、郵局的存錢筒設計比賽…等等。 剛上小一的孩子暑假時拿了一張A3空白紙,說要做一個海報,報導自己在暑假研究了什麼,學習了什麼。當時我兒連字都不能整齊的寫好(四月上了小一開始學習寫平假名,七月開始寫研究),更談不上選擇自有意識地選擇喜歡的題目進行簡單研究。 身為母親的我,理所當然的成為決定研究方向和指導寫作的老師。我判斷當時孩子的能力和身心成熟度只能夠做觀察為主的研究,另外我又思考到能在一個月內收集到研究資料的主題。在每年帶著孩子回臺灣過暑假的情況下,我讓孩子觀察老家的農作物―鳳梨的生長以及鳳梨的料理文化。(2015,2016年第一間小學) 學過教育的我,原本認為自己指導的小學一年級報告,在內容上應該是符合能力的好作品;但在偶然的機會下,一位當護士的家長很大方地告訴我,她家兒子的自由研究得獎了。她說因為自己小時候,每年都會在暑假結束時哭哭啼啼地去學校,原因是寫不出自由研究。於是她從過年後就跟小孩討論研究題目,開始收集資料並讓小孩閱讀跟研究相關的資料。一到暑假他們家就進入實際操作階段,到研究地點請專業人員配合自由研究的進行。原來日本小學生的暑假自由研究不一定是小孩一個人的功課,也可能是媽嗎的功課,或是某個團體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功課。不過,要求小孩能跟著媽媽的腳步完成一份優秀的自由研究,也得小孩有足夠的學習跟理解能力。在小孩二年級時我試著在過年後跟小孩討論研究題目時,我就體會到這個不能強求的個別差異,而揠苗助長更不是我的強項。 到了小學四年級,學校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提出自由研究的報告,不能像低年級時一樣提出一張A3的小報導(2018年第二間學校)。我問孩子:「老師有推薦的題目嗎?」小孩說:「像昆蟲或植物的觀察都可以。」日本有販賣實驗包或甲蟲幼蟲等各種幫助小孩完成自由研究的材料包;但我希望小孩不靠已經設計好的材料跟著步驟做出成果報告。因為慢慢探索研究內容、準備家中可用來研究的器具、修正研究計畫的錯誤跟方向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在臺灣鄉下最容易看到的材料是小螞蟻。所以這次我還是直接問小孩要不要研究外婆家內外的螞蟻;只要能玩實驗,玩什麼都行的孩子馬上答應。而這也是我最後一次為小孩決定研究方向。 [...]

By |2023-09-18T14:58:24+08:002023 年 8 月 18 日|學習, 未分類|0 條評論

看見龜岡保津川環境保護運動與觀光旅遊相結合的美好未來

在研究過台灣山區溪流保護運動多年之後,能在日本遇見這個希望以河川保育運動結合觀光旅遊的地域,該以日文的熟語「一期一會」來形容這個難得的緣分。整個環境保育運動歷經二十幾年的發展仍是往前進步的,結合政府、專業研究單位、環保意識人士的協助,在地人正思考如何結合深度旅遊與觀光客參與環境保育運動,讓觀光客實際學習保津川的發展史、環境保育的重要認知並實際參與環境保育活動。 泛舟的搭船處及寶特瓶藝術學習地點:龜岡水邊公園,位於JR嵯峨野線千代川站走路五分鐘的地方 生態旅遊的序幕 (1)了解保津川的發展歷史:   相信到過日本京都旅遊的大部分台灣人都會到嵐山,走過渡月橋到對岸賞楓賞竹林;而渡月橋橫跨的桂川就是保津川的下游。從龜岡市保津町到嵐山這一段河道稱為保津川。 京都能挑起日本首都機能長達一千多年的重擔,原因在於位處森林茂密、水源不缺的立地,能供應龐大人口的生存需求。保津川在平安時代首都西移建造長岡京(西元784年)、平安京(京都,西元794年)時就擔任從丹波運送木材到下游的機能。到了江戶時期(1606年)富商角倉 了乙為了將丹波的物產運到京都,花費巨資把保津川開鑿成利於船行並能運送大量農作物的河道。在此時期也出現了保津川遊船的風氣。但隨著明治32年(西元1899年)京都鐵道的開通,大正末期(西元1920年)卡車的出現;保津川的河運機能逐漸消失。 江戶時期興起的遊船起點在保津川町,終點在嵐山附近。明治40年(西元1907年)日本文豪夏目漱石曾在他的作品集「虞美人草」寫到,他特別從二條搭火車到龜岡搭船遊賞保津川風光;在這之後保津川遊船的名氣變得人人皆知。從大正時代到昭和初期,外國人乘船成為常見的景色。大正九年(西元1922年)更第一次招待英國皇子一行遊賞保津川的峽谷景觀;開啟招待國賓遊歷保津川的歷史。保津川雄壯的峽谷景觀,隨著四季變遷染上初春櫻花的粉色、春末新綠的綠色、秋季楓葉的繽紛色;一直到現在都是吸引國內外觀光客到訪的主因。 然而隨著近年來豪雨增加,1990年代中期以後每逢大雨過後河岸便堆積大量寶特瓶、塑膠袋、食品用保麗龍⋯等等塑膠類的垃圾。每年三月以船員為主的清掃活動越來越趕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到了2005年,年輕船員們發起了「保津川心淨化作戰(保津川ハートクリーン)」活動,將個人的河川清掃活動推展為保津川遊船漁協組合的組織性的活動。在面對難以處理的垃圾問題,除了定期清掃以外;積極向外發聲、參加研習、尋求各界提供解決策略。 根據遊船代表理事的說明,要清理海洋垃圾就必須清理整條河川沖積出來的垃圾。他讓我們看了專業的研究資料,從保津町放流的觀察記錄器流動速度緩慢,但只要有大雨一來,在幾天內就直接被沖刷到大阪灣。清理一條河川的垃圾需要居住在各個支流居民的配合;此外河川垃圾時時刻刻在出現,能掌握垃圾出現地點才能進行清理。所以利用手機APP隨時紀錄垃圾出現的地點、垃圾類型,在傳達清掃資訊時才能更精準無誤。 [...]

By |2024-07-06T10:36:15+08:002022 年 10 月 10 日|學習, 旅遊|0 條評論
返回頂部